• 區(qū)劃代碼:321300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大明一統(tǒng)名勝志·南直隸淮安府志勝》卷15:“宿遷者,春秋之季宿南附于宋,東逼于魯,遂內遷其人,而更封其君焉,縣名本此。”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周代為鐘吾、[]猶二國地。秦、漢為下相縣,先屬東陽郡,后屬東海郡。東晉義熙元年(405年)置宿豫郡,治宿豫縣,隸徐州。隋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以宿豫縣為下邳郡首府。唐改下邳郡為泗州,仍以宿豫縣為首府;寶應元年(762年)代宗李豫為避名諱改為宿遷,屬徐州。北宋初仍屬徐州,后改屬淮陽軍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宿遷屬金國邳州;南宋嘉定十五年、金元光二年(1223年)縣廢;宋景定三年(1262年)暫歸南宋復設宿遷縣,后被元兵占領,縣廢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復設宿遷縣,屬淮安府,后歸邳州。明宿遷屬淮安府邳州。清初仍屬邳州;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屬徐州,隸江南布政使司。民國元年(1912年)直屬江蘇省公署,不久劃歸徐海道尹;1927年直屬省政府,后屬淮陰專區(qū)。1939年中共在縣城周圍相繼建立宿遷縣、泗宿縣、宿北縣、瞧宿工委、運河特區(qū)五個縣級政權。1949年5月27日蘇北行署調整區(qū)劃,析出原宿北縣新沂河以北地區(qū)(今新沂市),運河東、西及縣城合為宿遷縣,屬淮陰地區(qū);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,屬淮陰市。1987年12月15日撤縣建宿遷市,屬省直轄。國務院1996年7月19日批準撤銷縣級宿遷市,設立地級宿遷市,宿遷市設立宿城區(qū)。將淮陰市的沭陽縣、泗陽縣、泗洪縣劃歸宿遷市管轄。